这本书延续前作《分析与思考》,也是在复旦的演讲集,演讲时间集中在20-22年间,讨论的都是中国的政策解读的话题,不过相比前作,感觉这次的干货少了不少,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在2035远景规划框架内的话题。

记录一些印象深刻的内容:

  • 大城市圈:中国有14亿人,超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大体上每1亿人产生1个,应当控制在14个左右。从工业化以来300年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看,大体上每1亿人的国家或地区会产生1个上千万人口的超级或特大级的城市。比如美国有3.4亿人,有纽约、洛杉矶、芝加哥3个超、特大城市;日本近2亿人,有东京、大阪2个超、特大城市;德国8000多万人,英国、法国都是6000多万人,各有1个特大城市柏林、伦敦、巴黎。我们国家现有7个超级大城市,有十来个人口接近七八百万的城市在争取超千万人口,今后十年,全国增加七八个达到超级大城市标准的城市是可能的,但也不能一哄而起。
  • 全世界每隔20—30年就会有4—5个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风靡一时的消费主流,不管在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地区,以及在欧洲、美国,都是如此。比如20世纪50—7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等;20世纪80—90年代是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录像机等;21世纪以来的20年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面板的电视机、汽车等。这些产品的市场规模往往超过万亿美元级,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够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今后二三十年的五大件大概包括:家庭机器人,AR/VR眼镜,柔性显示,3D打印设备。
  • 2020年中国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18%,按照目前的增长率到2025年将达到22%,2035年为31%,2050年将达到近40%。2025年、2035年、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15%、23%、30%。按照国际上的划分,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4%是轻度老龄化社会,14%—21%是中度老龄化社会,21%以上为重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是重度老龄化社会。
  • 城市化率接近顶点:经过40多年的城市化发展上升到2021年的64.72%,城市化率可以说是接近了天花板。从全世界经验来看,一般城市化率到75%后达到顶点,我国城市化率才64.72%,为什么会接近顶点了呢?原因在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将年轻人吸收到城市里,目前农村人口中大量的是老人、儿童,年轻人很少,过去大量农村年轻人进入城市的势头将大幅减缓,而且因为城市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老人不会大量进城。即使今后城市化率还会逐渐上升到70%,但速度也会放缓。
  • 房价下跌风向标:一般法拍房占城市房产交易量的比例在5%以内可能对房价影响不大,如果超过20%甚至达到30%以上,城市房价必会较大幅度地下跌。
  • 10年以后的新建住房中,大体上50%是商品产权房,30%是商品租赁房,20%是政府保障房。
  • 要素市场化改革:支撑所有商品背后的要素大体上不超过20种。比如土地是一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是一种要素;粮食,包括大豆、玉米、小麦和稻米等是一种要素;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是要素;劳动力是一种要素;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券资金的资本是一种要素;技术是一种要素;数字、数据也是一种要素。要素有其特征值,都是聚大类的,一般品种相对单一,交易场所相对集中。全世界能构成要素市场交易的要素也就不到20种。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的一个著名定理,其基本要点就是,凡是政府管理的、有总量控制的公共资源,都可以进行市场化交易,而市场化交易一定会实现更好的资源优化配置,使得效率更高、社会总福利更大。
  • 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城市土地归国有,这是我们宪法规定的制度。如果农村的土地私有化,一方面将会造成农村土地的兼并、流失,拥有资本的人会有很多的土地,农民会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公共设施、公共利益需要征地动迁,遇上业主不愿意,往往造成钉子户、搬不掉。
  • 当前,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结算中仅占2%,这与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未来15年,要在跨境贸易、大宗物资进口、企业“走出去”投资等领域逐步推行以人民币结算,以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力争未来人民币在支付结算中的比重每年加1个点,到2035年时候人民币在支付结算中的比重能达到1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