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了 Type is Beautiful 的「苹果字体极简史」,这是一个字体排印主题的博客节目,在讲苹果字体这一期里面干货比较多,为了方便记忆特在此将苹果公司用过的一些重要字体梳理一遍,以便对苹果公司字体排印历史有个基本的归纳和总结。



前言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时候提到过自己学习字体排印的故事。乔布斯在大学辍学后,曾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参加了里德学院的字体排印课程,并对此非常着迷,学习了怎样在不同字母组合中改变空格长度,如何设计优秀的印刷样式等。十年之后,在他设计第一台计算机 Macintosh 的时候,便组建了一个字体设计团队来将印刷字体的美学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实现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精美字体的计算机。

Mac 72DPI 的由来

要在屏幕上显示字体,就会涉及字型大小与屏幕分辨率匹配的问题。苹果公司选择将系统的默认分辨率设置为72dpi,是因为西文字体排印在早期印刷时有一个关键单位 pt(point,点,磅),用来表示字型的大小。pt 是一个物理单位,1pt =(1/72)英寸。苹果公司为了使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大小可以和显示物理环境的文字相对应起来,就沿用了这个思路。保证了屏幕显示的文字和输出到打印机上的文字大小一致,实现了所见即所得
和苹果不同的是,Windows 系统的默认分辨率是 96dpi,一篇来自微软员工的调研结果说,人眼看电脑屏幕的距离和看书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人看电脑屏幕的距离要远一些,所以选择96dpi 使字体要更大一些。

注:这里的 dpi 指的不是设备的物理分辨率,而是用于系统字体界面显示大小的一个逻辑分辨率。

苹果市场营销字体

Motter Tektura

1. Motter Tektura(1975 – 1984)

这个字体是1975年奥地利设计师 Othmar Motter 设计的一款字体,字体风格比较有星球大战的感觉,有很强的时代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对科技的刻板固有印象。这款字体被应用与当时的苹果 logo 以及 Apple II 的产品上。
据苹果 LOGO 的设计师 Ron Janoff 所说,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其实就是为了适应 Motter 设计的字体 apple 的"a"部分。
-使用 Motter Tektura 字体的苹果电脑公司标识

Apple Garamond

2. Apple Garamond(1984 – 2002)

这是苹果公司在1984年根据 Tony Stan 设计的 ITC Garamond 定制的一款字体。相比于 ITC Garamond,苹果定制版的会带点当时美国设计师的偏好,字体更加瘦长一些。Garamond 诞生于15世纪,具有良好的的可辨识性和可读性,1989年 Adobe 公司将其电子化,诞生了 Adobe Garamond 字体并得以广泛流传,现如今 Garamond 已逐渐发展为衬线字体的代名词。这款字体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产品 logo 与广告视频上。
-彩虹苹果标识搭配套用了 Apple Garamond 的标语

Myriad Pro

3. Myriad(2002 – 至今)

这是苹果从2002年到现在一直使用的一款代表企业形象的字体,定制的 Myriad Set Pro 被产品宣传上广泛使用,字体原型是来自 Adrian Frutiger 设计的 Frutiger 字体,这是一款极具开创性的字体,最初是为70年代巴黎戴高乐机场设计的一款导向字体。其特点是比较有人文主义风格,恢复了西文字体原本的字宽比例,在经典几何状无衬线体中融入了书法的感觉,曲线柔和,开创性地打开字怀,x-height 比较大,增加了远距离字母的清晰度,极大的提高了字体的易认性和可读性。
美国设计师 Robert Slimbach 和 Carol Twombly 根据 Frutiger 字体骨架设计了 Myriad,Myriad可以说是 Frutiger 的山寨版,Myriad 字体相比 Frutiger 会更加可爱圆润一些,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设计师 Adrian Frutiger 对其评价说「not badly done but felt that it had gone a little too far.(还不错,就是有点过头)」,感觉就像是一位老先生在评价小朋友的习作😊。

苹果实体产品字体(主要是键盘字体)

1. Motter Tektura(1975 – 1984)

(见上文苹果市场营销字体介绍)这款字体被应用于 Apple II 的键帽和产品实体标志上。

Univers 57 Condensed

2. Univers 57 Condensed Oblique(1984 – 2003)

这款字体同样也是由伟大的 Adrian Frutiger 设计的,这是当时瑞士平面设计风格中最重要的字体之一,其特点是有着完美精密的轮廓弧线,笔画粗细均匀,有着较好的易认性,曾被用来设计为有视觉障碍人士的读物。苹果公司使用的是 Univers 系列中的一款压缩斜体(Condensed Oblique)字型瘦长微倾,苹果当时选择这款压缩斜体也是希望在科技产品上突出韵动灵活的感觉吧。
Univers 首创了用数字系统来区别一个字体的粗体和风格的分类方法,共由14个粗体和14个斜体组成,5是指中等粗细,7是指斜体(如果要严格讲应该称为歪体)
插播一下斜体的知识:
italic:斜体,也被称为意大利斜体,虽然外观倾斜,但其实这种倾斜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手写风格(有点类似于中文的楷体),同时期还有罗马斜体(类似于中文宋体),这种字体在比划中保留有手写痕迹,而不单单是字符倾斜。
Oblique:歪体,与意大利斜体不同的是 Oblique 是通过算法将罗马字体强行几何变化倾斜的字体,由于非人为设计,可能会有字体不稳不耐看的感觉。中国国标将 Oblique 翻译为歪体可能也是不鼓励使用的意思吧😊。
由于字体发展,无衬线体流行之后,现如今 italic 和 Oblique 已经很难被区分对待了。

VAG Rounded

3. VAG Rounded(2003 – 2015)

这款字体是由大众公司在1975年设计的 CI(企业形象)字体,后来不用了转给了 Adobe 公司,再后来就跑到了苹果键盘上了,现在应该大部分人的苹果键盘上都是这款字体。这是一款圆头字体,会有一种比较温润的感觉,也正好和键帽的圆角相得益彰。

San Francisco

4. San Francisco(2015 – 至今)

这是苹果目前的最新字体,由于这个字体具有丰富在字符集和新特性,之后会单独整理一篇总结San Francisco的文章。

Mac 操作系统界面字体

Chicago

1. Chicago(1984 – 1997)

这款字体是由设计师 Susan Kare 在1984年为苹果的 Macintosh 操作系统设计的一款界面字体。是一款极具辨识度的点阵字体,在低分辨率下表现优秀,后来也成为了iPod早期产品的界面字体。
其设计师 Susan Kare 可以说是计算机图形界面的开山鼻祖,曾为苹果系统绘制过大量有趣简洁的图标,比如经典有趣的花井,finder,乌龟兔子什么的。据说是一个特别有童心的人。

Charcoal Regula

2. Charcoal(1997 – 1999)

从 Mac OS8之后,苹果就进入了数位化 TrueType 字体时代,Charcoal 也就是这一时期诞生的字体,这是一款比较有争议的字体,似乎在字符间距等细节上做的不够优秀。也许这和当时苹果公司处于低迷期有关系(当时乔帮主不在,mac os 也不知道将会何去何从)。

Lucida Grande

3. Lucida Grande(1999 – 2014)

Lucida Grande 是由设计师 Charles Bigelow 和 Kris Holmes 为苹果定制的一款优秀的数位化人文主义字体,自 Mac OS X 10.0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系统字体一直是 Lucida Grande。也是到目前为止在Mac操作系统界面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字体。
这款字体最初是为 72ppi 低分辨率定制的一款字体,在设计之初是没有精调过字偶间距的,看起来比较稀。在之后的 Mac OS X 10.9 Mavericks 系统后实现了动态字偶间距的调整机制,字偶间距可以随着不同场景而发生变化。比如 Finder 的边栏字符间距会随着边栏的宽度做自适应调整,边栏收窄后,字符间距也会相应的收窄。不过这个被调整过间距的字体也比较短命,在第二年的时候,Mac os x 的字体就更换为了 Helvetica Neue 字体。

Helvetica Neue

4. Helvetice Neue(2014 – 2015)

Mac 操作系统在 Mac OS X 10.10 Yousmite 就改用 Helvetice Neue 字体了,这是由古老的无衬线字体 Helvetice 改良的一个版本,字形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增加了不同粗细和宽度的选择。不过 Helvetice Neue 这款印刷字体作为屏幕显示还是有点为难的,苹果当时使用这款字体,外界猜测是苹果是希望在移动设备和Mac上将字体统一起来,所以有点像是过渡的妥协。而之后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苹果在 Mac OS X 10.10 EI Caption 上开始和 iOS、watch OS 统一一起使用了 San Francisco 字体。

5. San Francisco(2015 – 至今)

这是苹果目前的最新字体,由于这个字体具有丰富在字符集和新特性,之后会单独整理一篇总结 San Francisco 的文章。

iPhone 操作系统界面字体

iPhone 从初代开始就用的是 Helvetica 字体,在当时要满足 iOS 的多语言性,字符集覆盖高,中性成熟的字体很少,所以 Helvetica 似乎也成了当时的唯一选择。苹果在 iOS 7 之后用了 Helvetica neue 字体,并开始使用 Dynamic Type 动态字体机制,这种机制是 iOS 在系统层级定义了一套覆盖各种使用情景的字号,行高,字体间距的 Style。开发人员在添加字符时只需调用相应的 Style 即可。

在 iOS 9 之后苹果就开始使用 San Francisco 字体了。想了解更多可以查看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