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摘录平时看到的或想到的一些想法

  • 越少写作的人,越容易崇拜deepseek
  •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把会做和做得好分不清楚
  • 信息茧房本质是,共鸣共情成瘾
  • 公司的一些同事总是很「喧哗」,经常会因为解决一些小问题而比较激动,也许是只有在这些事情上能找到价值所在吧。
  • 写作是对大脑的编程
  • 比人强一点,可能会嫉妒,强太多,就嫉妒不上了。
  • 器小易盈
  • 我逐渐把“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换成了遇到这种事究竟想教会我做什么
  • 聂辉华教授:降低预期,提高技能,锻炼身体,珍惜时间,学好英语,多看历史
  • 只有在你工作堆积如山时,你才可能享受闲暇。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一点也不有趣,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闲懒和吻一样,当它被盗走了之后,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 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持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 怀有理智的期待,却不吝惜美好的祝愿;
  • 你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固执己见。
  • 准备好迎接惶恐。这是好事,至少能教会你谦逊。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真正有素质的人,都是用素质要求自己,而非他人。
  • 有些事情,很多人在做,几百万,几千万,上亿人。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理性决策,你别急着反对,想想它的合理性在哪。有时你没理解,但一定有原因。
  • 有时候,高门槛可以便于区分用户群,避免无意义的用户咨询
  •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 斯大林说“杀死一个人是悲剧的,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
  • Any work of modern or contemporary art you see in a museum is there for a reason: it either communicates a new idea, or communicates an old idea in a new way. 翻译过来就是,任何你在博物馆看到的现当代艺术作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它要么是表达了一个新的思想;要么是把一个已有的思想用了一个新的方式表达出来了。
  • 救急不救穷,穷人越救越穷
  • 程序员们真的是实在是无法去忍受低效的劳动。
  • 一些好的工具,不去使用的人因习惯而懒得学,却不知愿意改变习惯的人更懒。因为真正的聪明人(真懒人)才会找更好的方法为将来去偷懒。而那些坚守习惯的人,却永远也只能落后且费力的懒活着。
  • 知识让人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让人有信心做出选择,但选择本身也需要冒险精神和勇气。
  • 在困境中,人的心性是最容易暴露的。顺境中,大多数人表现的都是善良的。一旦面临困境,人心的"恶"也会慢慢显现出来。善与恶都是人性,经历过后明白了也就释然了。
  • 如果你能够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及时的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反馈给你的 Leader,总能够带来各种惊喜
  • 这位同学就像当年或现在在…的评论者一样,习惯性喷,习惯性抓住一个他能用他的知识理解的负面,去理解整件事的全貌。
  • 自由=能力-欲望。如果说我有梦想的话,我希望能获取尽可能多的自由。
  • 中国有个老话「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和存在就有理一样)
  • 一个月入3万的程序员根本就不拜财神爷,而一个月利润3万的小店很可能有一个财神像。赚钱的因果关系异常清晰而很稳定的职业,就不迷信;赚钱的因果关系有些含糊或不稳定的职业,就可能迷信。
  • 前段时间有报道说iPhone 6实际成本仅1227元,苹果利润率高达70%,苹果根本就是在抢钱。可以这样反驳,所以,到底是番茄和鸡蛋贵,还是做番茄炒蛋的师傅手艺贵?为什么星级大厨和和食堂大叔的价格差这么多呢?
  • 一个单位开始狠抓考勤打卡的时候也就是公司业绩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 经济越不景气,人们就喜欢把时间花在娱乐和游戏上,来提升自己的快感
  • 事实证明,那些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人,无论过了多久,总是会让你不舒服的,不要抱有什么希望,多数人都不会随着时间有什么太大改变。远离他们,愿他们在没有你的世界里,活得开心,无论男女。
  • 美国人得病喜欢问我该怎么锻炼恢复,中国人就喜欢问我该吃点啥
  • 科幻作家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 “焦虑是由于缺乏控制力,组织管理、准备和行动力不足所所造成的。”——David Kekich
  • 很多“学者”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我们不负责解决问题,只提出问题”,至于你们如何解决,我们反正都是要骂的。
  • 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 做难事必有所得
  • 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基于个人主义,而批判性思维主张一个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怀疑,包括任何能够发动群体上街游行和革命的力量。当把个人溶解到集体主义中时,人们往往会沉迷于宏大叙事,会被壮观的呼喊声淹没,个人意志会被集体的声音所代表;我问自己,这样不会很危险吗,万一自己也变成了“乌合之众”的一份子怎么办?我应当对“集体主义”保持怀疑才对,不是吗?
  • 李如一说在网上听歌是一种二次元的状态,在演唱会听歌是一种三次元的状态
  • 骂人人不理,等于骂自己
  • 如果你无法简洁的表达你的想法,那只说明你还不够了解它。--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大众所满足的,只是感受到自己正在努力学习这种感觉罢了。至于能不能真正学到东西,一点也不重要。
  • 如果你不具有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那你必将承受这个时代所带来的痛苦,如果你不接受这个时代产生的一些特殊的方便的不一样的形式,你就要忍受自己的效率无法提升的现状
  • 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会无止境地追求多巴胺、5-羟色胺
  •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喜欢改变世界,有的人喜欢裁判世界,有的人喜欢解释世界——窦文涛
  • 糟糕的大数据就像很蠢的太监,揣摩上意——窦文涛
  • 有一句来源不明的话,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自尊。这里换成讨论也合适。
  • 时常铭记的两件事:1. 不要着急。 2.当你60岁回忆现在你会后悔吗
  • 如果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正确的解决方法是意淫下如果你真的拥有,能够解决多少问题,产生多少新的问题。新问题远大于解决的问题,那么赶紧打消这个念头,对人对物都通用,屡试不爽。
  • 人们为了生存,会道德扭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代人比一代人素质高。
  • 即使是一张卫生纸,也有他的价值。-「国产凌凌漆」第21分37秒。
  • 人富裕久了,平时接触都是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就容易忘记这个世界还有多少穷人,见不到社会中的阴暗面,低估了周围环境的险恶,其实它们一直在身边,只是平时没有交集。欧洲人接受难民就是这个样子的,祖上富裕太久了,没见过穷人,不知道难民的可怕,保姆纵火案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道理。
  • 世界上没有合不合适的人,世界上没有合适的人,你想我合适我就合适,只是你想不想接受他不好的一些方面
  • 交朋友是个十分费体力的事,也费脑子。大部分工作以外的朋友都是打发时间用的,偶尔要互相担任起精神伴侣,吐槽帮腔的功能。在新环境里,人会恐慌,对朋友的需求很重,随着你对环境越来越熟悉,你对朋友的渴求也会降低再降低,对朋友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最后,几乎所有人都会失去你“现在的朋友”,所以朋友这个概念就是短期“情感”投资行为。对于那种无设防无企图无限期的朋友,人一辈子有一个就已经非常幸运了,有两个都是不正常的幸运了。
  • 科学无法解决的留给哲学,哲学无法解决的留给宗教,宗教都无法解决的就只有靠信念了
  • 有些人喜欢画地为牢,领导规定的5米,但就会给自己规定为三米
  • 他们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不相信自己看到的
  •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读书不能改变很多,这个星座学说的比较多
  • 未来的我们无论变成什么样子,都不要吃惊,因为你不知道他们过去面对的是什么环境,不知道他们出于一个怎样的境地,没有人想不好,对数情况下都是身不由己,多一分体谅,多一份理解
  • 谋可寡不可众,你决定就行
  • 互联网上有一大版占据话语权的人,特别是一些知名开发者,他们的一句话就会让很多人误以为整个世界都是这个标准。 然而开发者调查记录显示,使用 windows 开发前端的远比 macos 的多。 不过是另一批人占据的话语权较弱。
  • 一些在起初很在意的事情最后没有发生,就会逐渐产生脱敏反映。
  • 没有一个云觉得需要对暴风雨负责
  • 里面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 都已经预设了立场的事,争不出对错。
  • 为什么少有女商人好女政客。给出的生物学解释是她们睾酮的分泌量少于男人,使得女人天生不爱冒险,虽然女人可能比男人还要强。
  • 不要刻意融入什么圈子,当你能量达到一定层级的时候,对应的圈子就会自动吸纳你进去
  • 用我选择我负责代替我害怕我恐惧
  • 大家都喜欢听有设计感的马屁
  • 人工智能常说,「把人从机械无聊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让人做创造性的事情。」,但其实创造性的事情就是肉体劳动。肉体劳动就是创造性的事情。创造性的事情也离不开机械无聊的劳动。——李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