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比如刚吃的时候觉得很好吃,多吃几次就不好吃了。
  2. 曝光效应,是指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实物,比如女朋友越看越好看。
  3. 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或称肯证偏误、验证性偏见)是个人无论合乎事实与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比如吵架的时候通常都会找自己的论点而忽视对方的正确的论点。
  4.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比如你去上班了,就不能去旅游了。
  5. 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比如你和女朋友8年了,虽然感情不好,但也舍不得分手,这就是因为沉没成本。
  6. 幸存者偏差,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比如热点新闻喜欢扎堆报同一类事件,造成了这个事件发生很频繁的假象。
  7. 德罗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是递归的一种视觉形式,是指一张图片的某个部分与整张图片相同,如此产生无限循环。
  8. 接驳式读书法,意思是精度一本好书,同时吧书中提到的书,生平,链接背景什么的在看一遍,能帮助对文章产品多个角度的理解。
  9. 供方市场&需方市场,供方就是卖方,需方就是买方。物以稀为贵的时候就是供方市场,因为供不应求,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就是需方市场,因为供过于求了。
  10. Mobile first,特指某类移动为王的用户,大部分场景都优先考虑使用移动办公等。
  11. MECE分析法 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藉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12. KNAO模型 是指用户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
  13. 墨菲定律: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14. SSO(Single Sign-On):只需要登录一次,即通过一个应用中的安全验证后,再访问其他应用中的受保护资源时,不再需要重新登录验证。
  15. 巴纳姆效应:将一段意义暧昧适用于大部分人身上的话,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类,然后按照分类冠名,被测试者会认为该描述十分符合自己。比如星座算命
  16. 投入陷阱:心理学的投入陷阱,指得大概是一个人为了得到一个答案花了大量精力,结果查到的是一个自以为真实的假象。但以后即使看到真想了之后却也会不愿意相信真相了。
  17. 对数增长:初期的进步速度非常快,到后面则越来越慢,最后几乎是一个平台期,哪怕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只能获得一点小小的突破。比方说:学外语;体育运动;健身;减肥。
  18. 指数增长:从你开始做这件事情,一直到很长很长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能让外人看出来的进步。一直到某个时候,你就好像突破了一个什么障碍一样,水平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然后还越增长越快。 比方说:很多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成长,个人财富的增长。
  19.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20. 范式转换:这个名词用来描述在科学范畴里,一种在基本理论上对根本假设的改变。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形容某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21. 习得性无助:“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王菲这句经典的歌词,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经典心理表现。
  22. 口红效应:指经济萧条的时候口红反而上升。
  23. 安递比尔定律:软件会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而逐渐扩展自己吃满硬件性能。
  24. 文化相对主义: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不要强烈赞同或反对,变成绝对主义。
  25. 莫列波紋:是2组或多组不同的条纹重叠后所产生的干涉影像,在一些字体设计中也会有所体现。
  26. 认知不协调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认知论。其前提是每个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无法使自己达到无矛盾状态。费斯廷格把"矛盾"和“无矛盾”换为“不协调”和“协调”,并据此对认知现象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微博上的用户突然粉转黑等。
  27.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阐明了语言结构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28.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指同一件物品,一旦人们拥有这个物品,相对于未拥有的人而言,会有更高的估值。也就是常说的“敝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