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科技股和中小盘股,特别是港股,已经有过一轮暴涨,现在风险已经比较高了。

比如可以看TMT版块拥挤指数(单日TMT版块成交金额/A股单日总成交金额)已经突破了历史最高值(40%),现在是44%。美国的历史最高值也就是45%-50%左右。历史上看,每当到极值时,回调概率会加大。

而且柯创板的估值PE-TTM已经来到了88倍,历史百分位达到了98%,也是很接近历史高点了。

恒生科技的估值水平也来到了21年9月的水平。

总之中国科技资产已经不便宜了

到5月前的操作思路

根据历史经验,每年的两会前后,市场交投情绪和市场风险偏好会达到峰值,但这股情绪会推动市场在4月上旬达峰之后快速回落。

所以建议选择**“避开TMT版块的高位博弈,去布局目前的低位版块,静待4月下旬到5月上旬的风格切换**

虽然长周期看,隐隐有让传统高股息,传产资金向科技板块流动,实现财富的世代更替的意思,但是以年为尺度来观察,历史的周期性规律仍然没有那么容易打破。

因此,我们应该布局哪些板块呢,如果是我,我会考虑上游资源股。因为上游很多领域是供给侧改革做的比较好的领域,供给侧做的好意味着价格弹性好,一旦需求侧出现积极变化,上游很有可能出现 “困境反转”。比如:

1) 已经持续下行三年的钢铁,在新的供给侧改革文件出台之后,是否有困境反转的机会?

2) 又或是最近突然生猪板块出现大涨,可能也是猪肉在长期底部上的静极思动?

3) 人形机器人可能量产在即,会不会出现类似当年磷酸铁锂电池铺开之后“盐湖提锂”概念的飞上天?要知道无论是机器人的空心杯电机,还是矩形框电机(这个其实两年前我就提到过),永磁材料都是核心原材料,是否会出现类似过去新能源“原材料涨到关键零组件涨到整机”的“长江三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