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行中有诸多课题,其中两个普遍且棘手的问题——停止向外求索和解决社交关系问题——实际上比想象中更为简单。

核心的解决之道在于形成自我,即达到自立1.0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具备自信、健康的边界感、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世界和他人祛魅,从而使内在核心趋于稳定。如此一来,便能对名利、社会规训、他人影响等产生质的抵抗力,不再轻易被PUA或陷入劣质关系。对于东亚的小镇做题家而言,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30岁前后,是一个逐渐“出世”的过程。

在此之前,青春期快速形成的是小我(ego),而本体自我尚未跟上,因此尚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自我形成。

自立1.0阶段其实相当常见,也是许多鸡汤博主和心理学博主所倡导的“基本”要求。

接下来,继续消除小我(ego),夯实本我(self),提升身心合一的状态,进一步精进自信、行动力、能动性、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经济独立能力尤为关键,即通过赚钱实现经济脱困,无需大富大贵,只需能够维持生活。这是一个重新“入世”的过程,也是通往自立2.0的奋斗历程,正如姜文所言“站着把钱挣了”的课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类比为从普通心理学博主成长为武志红、曾奇峰等知名心理学家的进阶之路。

然而,赚钱并非仅靠个人努力,时运也起着重要作用。过度PUA自己不够努力,反而是修行不足的表现。即便是张颂文也经历了多年的奋斗,梵高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而马克思一生也未能很好地解决经济问题。